新闻中心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新华社批地方楼市政策刚性不足 调控未到位

作者:菏泽房产网   时间:2010-05-29 00:00:00   来源:互联网   点击: 2830

  新华社发文分析“国十条”调控效果仍然“混沌”的原因

  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已一月有余,众多消息纷扰迷眼,有说调控已经有明显成效的消息,也有楼盘逆市涨价的消息。这些互相矛盾的信息不但让整个楼市走向仍处“混沌期”,也让公众对楼市的认识进入了“混沌期”。新华社昨天发文,担忧“调控成效不容乐观”。

  新华社文章中提出一个现象:地方调控细则越来越“柔性”。4月中旬出台的“国十条”,凸现了中央政府抑制楼市投资投机、加强监管、增加供应、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然而,缘何至今楼市依然走势难辨?分析人士认为,除资金无忧的房企降价促销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外,另有一个原因就是:一些地方调控政策力度远远低于预期。信号不一,“看空”和“看涨”的博弈自然就要继续。

  文章列举的大城市调控细则“时间表”值得琢磨:北京4月30日发布的调控细则明确要求“暂停购买三套房贷款”,措词严厉,似乎更甚于“国十条”;而入5月后,各地方细则陆续发布,调子明显趋向“温和”。

  ——深圳5月6日发布细则,直接针对炒家。西安在同日公布的通知中,没有强调对投机购房的打压,而是着眼调控供给,稳字当头。

  ——浙江在5月19日“亮剑”,对首次购房给予公积金贷款优先保障,同时要求研究实行特定的限购政策,可谓“有保有压”,理性但相对温和。

  ——广州在5月21日亮明“底牌”,24条措施,重在加大土地和保障房供应、加强市场监管等,但不涉及抑制需求。

  ——重庆在5月21日公布了十条细则,鼓励首次购房,强调差别化引导,意在楼市平稳健康,严厉程度低于先前预期。

  ……

  综合看来,尽管已出台的地方版楼市调控细则均在中央调控的大框架内,一些地方政策刚性不足,余地充分。

  文章还列举杭州“千万级豪宅”“绿城·蓝色钱江”部分公寓24日再次以6.2万元每平方米的价格开盘的例子,认为随着调控的深入,楼市“降温”迹象已然显现,但部分地区似乎仍有一些“热点”。而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更是显示,4月下旬以来,国内不少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逐周下跌,但房价却现高位盘整态势,甚至不乏逆市上涨的情况。

  文章就此得出结论说,虽然“新政策”已实施一月有余,但楼市的调控远未到位。以房价来说,且不说不少城市房价未见明显松动甚至时有上涨,即使个别地区出现3%、5%的回落,也只是阶段性变动而已。

  文章最后援引业内人士的话指出,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遏制房价快速上涨等做“减法”的措施应坚决执行下去,尤其是要防止部分政策后继乏力甚至走样变形;同时,严格落实增加商品房供应、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等做“加法”的手段,并要加快研究制定引导个人合理住房消费和调节个人房产收益的税收政策。

  多地楼市新政被指“太温柔” 调控步入观察期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23分报道,一场狂风骤雨般的房地产调控似乎正在向和风细雨转变。继北京出台“严厉”的房产新政细则之后,最近两天,广州、重庆的细则姗姗来迟。加上此前的深圳,三地的细则都被加上了“温和”的定语。开发商大有鼓而呼的态势。

  然而,也是在最近,因无人报价,北京朝阳区金盏乡、房山区长阳站和丰台区花乡等4宗地块集体流标,开发商在土地市场上的表现显然不想他们自己说的那样乐观。如今楼市已经进入冷冻期,下一步的走势究竟如何?

  广州、重庆的细则千呼万唤始出来,不过,两地楼市调控细则均未提及限购、扩大房产税征收范围、停止三套房贷等政策。稍显温和的细则让市场多多少少有些失望。

  对于市场的质疑,相关方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重庆市国土房管局有关人士表示重庆楼市波动并不大“不能别人生病,重庆来吃药”。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黄文波表示,广州楼市成交量已经出现较大萎缩,今后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广州的政策没有像其他城市严厉。

  另外,广州调控的重点主要是供应。黄文波说:“我们这次的调控措施主要放在了供应段,比如说商品住宅供应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供应2平方公里,这种供应规模在04年以来是最大的,同时加强保障房住房的建设,今年要开工达到 300万平方米,这个力度也是空前的。”

  尽管被指责为“隔靴搔痒”,业内众多专家还是认为,广州、重庆这样楼市价格起伏不大的城市,调控力度不应当过于严格,这也符合中央有保有压,灵活对待的方针。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昇表示,不同的城市所处的状态不一样,房价快速上涨的一些城市需要出台比较严格的政策,但是有些城市还处于正常的发展周期,当地政府就没有选择更严厉的政策。




郑重声明:
  • 1、本站在此郑重声明,欢迎媒体、同行转载本网站信息,转载时请必须注明文章出处:菏泽房产网(菏房网),如今后若发现采用本站引用的文章而不注明出处者,本站将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菏泽房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保护菏泽房产行业原创内容版权,遵守互联网行业自律。

上一篇:郑州市国土部门:开发商不听我们也没有办法
下一篇:楼市调控 上下游行业受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