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
中央楼市调控出手凌厉,众人齐喊:“猛!”
中央再次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是当下政府惯用招数。市民想要买房,银行贷款难了,有钱买不了房。4月30日,北京正式出台房产调控新政。青岛、深圳也已出台落实“国十条”的细则文件。被国务院点名为“房价过快上涨”的上海、广州、杭州等地,亦将陆续出台相关细则。
但在国务院房产新政颁布一个月之际,新华社针对目前的房地产现状,炮轰地方政府。称进入5月份,一些城市房价涨势有所减缓,但不少地方调控政策仍“按兵不动”。房地产市场“坚冰”能否解冻,中国楼市能否回归平稳健康,仍然扑朔迷离。
调控下一步最难受的是地方政府。但地方政府如若把公共服务职能扭曲为单纯的管制职能,就不合适了。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不管哪一层级政府,均应做市场许可的事。不市场的政策往往也是不经济的。任何调控措施,如果干预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就是违背了游戏规则。但是政府的一些措施认为只要有助于降房价,对财产权和交易权采取“临时性措施”也无不可,政府征收物业税即使没有明确的公务服务定向,也属合理。这样的做法需要引起警惕,这是对市场经济在抽象层面肯定,而在实际操作层面否定。客观来看,楼市调控能否取得预期目标依然未知。不从改善供给入手而是偏偏打击需求,调控结果恐怕是楼市新一轮报复性上涨。
楼市调控对开发商来说只是暂时压抑了需求,如果没有资金压力,他们不会轻易降价。所以楼市调控最受伤的是地方政府和市民。其实,尊重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解决高房价问题,政府同样大有可为。
在“大干快上”背景下,政府资金奇缺,要搞土地财政,选择了香港式的“土地批租”制度。但是香港之所以实行“土地批租”制度,有其历史原因:占香港土地大部分面积的新界地区,是英国殖民者当年从清政府手中租赁而来,港英政府为了掠夺财富才出此制度。但在香港实行“土地批租”制度之前,港英政府已经做好了保障房的建设。
在内地,政府搞土地财政,却缺乏香港式的住房保障、民主监督和信息公开。且不说跟土地相关的政府贪腐现象的层出不穷,单就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滞后,就让人遗憾不已。建议政府踏踏实实的搞保障性住房建设,从改善供给入手尝试界定农村土地产权到个人,允许自建房与“小产权房”开发上市,这样就可以增加土地、住房供应的主体。
上一篇:沈阳中小户型房交会看的多买的少
下一篇:株洲问新政影响几何 受委屈者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