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楼市潜规则遭市民强烈声讨

作者:菏泽房产网   时间:2010-06-04 00:00:00   来源:互联网   点击: 2749

     《南方日报·佛山观察》5月28日刊登的专题《直击楼市潜规则》,近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引发了市民对房地产市场违规销售行为的强烈声讨。昨日,顺德区土地房产交易中心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顺德区在政府网站上对房地产销售预售过程的诚信进行公示,主要目的就是发动公众共同监督。因此对媒体的关注与协助表示感谢,并欢迎媒体对房地产市场的违法、违规现象进行曝光。

  该负责人还表示,对一些涉嫌违规操作的房地产企业,政府监管部门已经开始调查,并正在加紧研究制订相关规范性、约束性办法,逐渐完善市场监督,加大对违法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

  市民回音

  买房时要多打“?”号

  连日来,本报不断接到市民打来的咨询电话,“遭遇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分辨”、“怎样分析官方网站诚信公示中的数据”、“应该通过哪些渠道投诉”等,有些市民还向记者倾诉了自己在购房时遭遇的“疑似陷阱”,要求记者帮助调查并向有关部门反映;一些律师机构也来电表示,如果有市民遭遇类似难题,需要进行法律维权,可以提供相关帮助。

  记者在顺德一些楼盘走访时发现,已经有不少市民留意到了相关报道。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去一些楼盘看楼,总感觉有些情况不对头,因此没有出手。现在根据这些“潜规则”,将自己的经历对号入座,才发现“开发商的道道太多了,今后买房要多打几个问号,免得上当受骗还暗自高兴。”

  一些市民根据报道指引,近日来纷纷登陆“顺德区商品房交易信息网”,查对诚信公示数据。一些读者向本报提出,在“顺德区商品房交易信息网”上查询诚信公示,还是有点复杂。因为网页上的提醒并不明显,许多刚登陆的网友直接点击“违规公示”,并没有发现相关数据,几经查找,通过“市场信息公示”才找到。读者建议,“诚信公示”应该放在更加醒目的位置,方便群众查阅。

  还有市民向本报反映,很多群众或许并没有留意到这些诚信公示,建议媒体定时、定期刊登诚信公示的情况,以扩大宣传,使更多的购房者多加留意并有效防范。

  报道的出街不仅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而且迅速在网络上流传。除了新浪、搜狐、中国网等主流新闻网站外,其他各地的房地产网站、证券类网站等纷纷全文转载。广东省消委会对此情况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将报道连续一周设置在“广东消费网”首页。

  “潜规则”的揭露也掀起了网民的热情。网民们将报道链接到自己的博客或者QQ群中进行讨论并相互提醒,也有网友直接将报道内容提交到佛山市政府网络问政平台,请求回复。

  一些房地产人士也向本报申明了自己的看法,这种“潜规则”在房地产市场虽然较为普遍,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一些“害群之马”的手段,也影响了房地产业界的整体形象。同时,制造“热销”假象,对开发商来说也存在着极大风险。如果楼市政策、市道发生骤变,开放商“捂盘”也可能把自己给“捂住了”,造成产品的大量积压。因此,规范有序的经营,才是保持市场良性发展的唯一途径。

  官方回应

  将制订方案严打“擦边球”

  “潜规则”的曝光,得到了当地政府监管部门的肯定与支持,并积极作出了回应。

  报道被网友提交到佛山市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后,三日内便得到了回复,表示已将此情况移交到顺德区相关管理部门。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对此情况给予了高度重视,与本报记者进行了多次沟通,仔细询问和查阅了相关情况,并表示已经展开调查,同时将抓紧研究制订有效的规范和管理办法。

  顺德区土地房产交易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官方网站上对房地产市场的一些违规行为进行诚信公示,是按照省、市有关部门要求,在2007年就开始实施的。系统的设置以广州为示范标准,公布范围较为详细,要素比较齐全,而且保证了每日更新。监管部门进行诚信公示的目的,就是要将房地产市场的相关信息对称,从而使更多的市民都了解和规避一些“购房陷阱”。媒体的关注与参与,一方面使诚信公示更加透明有力,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与政府监管部门的有效互动,形成共同监督、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该负责人说,作为监管部门,必须以“依法行政”为原则。在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过程中,监管部门也感觉到房地产市场上存在的“潜规则”问题,并进行过多次的调查和检查。但由于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处罚过程中还缺乏一定的依据。因此,一些“钻空子”、打“擦边球”的行为也经常出现。

  该负责人表示,从中央到地方,打击房地产市场的违规操作、遏制楼价恶性上涨的态度是坚决的。因此,顺德将持续加大对“诚信公示”的宣传力度,适时联合媒体对违规行为进行曝光。同时抓紧对一些违规操作行为的进一步调查取证,还将迅速着手制订相关规范性、约束性的办法和文件,加大对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

  群策群力

  市民踊跃献言献策

  报道出街之后,“顺德区商品房交易信息网”迅速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许多市民在查阅网上数据后,还专门查阅了一些其他地区的房地产网站,进行分析和比较。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值得肯定的是,顺德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网络监控,在全国来说是比较先进的,监控数据比较齐全、更新速度较快、透明度也高,诚信提示也很明确。但是,能否如同杭州一样,将诚信公示延伸到违规的个人,让一些弄虚作假的个人也上来亮亮相。该市民说,“我在杭州的公示中看到很多楼盘的售楼员因为涉嫌违规而上了黑名单,感觉很解气!”

  不仅如此,上海处理违规销售行为的案例,也开始被人津津乐道,并被相继传到记者手中。据了解,上海在处理网上订立虚假合同、购房主体虚假、购房人信息虚假、购房价格虚假等违规销售行为上,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了《上海市房地产转让办法》、《上海市经纪人条例》等地方性管理办法,并建立建设局、房地产交易中心、工商局、物价局等多部门联动,对违规主体相继进行了注销房地产开发资质证书、注销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提请工商、物价管理部门依法进行查处等,并进行了行政处罚公示。

  广州专门成立房屋交易监管中心,打击捂盘、囤房的消息也被市民和网友流传,并提出值得佛山借鉴。据了解,广州市房屋交易监管中心于今年2月10日正式挂牌成立,旨在加强房屋交易监管,打击囤积房源、捂盘惜售,保障老百姓购房、卖房安全。广州市房屋交易监管中心主要抓好一手房市场和二手房市场的监管。其中在一手房市场,重点打击囤积房源、捂盘惜售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着力增强查处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权威性;加强与规划、建设等部门的合作联动,不断完善预售监控机制,加快实现开发建设全过程监管,营建“阳光售房、放心购房”的市场环境。在二手房市场,将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中介行业服务和收费行为,创新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制度,完善二手房交易信息披露机制。

  南方日报记者王伯乐

  专家观点

  合富辉煌市场研究部首席分析师

  黎文江:

  人为造假

  不如提高产品质素

  对于楼市中存在的“潜规则”,合富辉煌市场研究部首席分析师黎文江表示,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楼市都存在,涉及销售、产品设计、后期服务等诸多环节,且花样翻新,防不胜防。而对于顺德此次出现的大规模退订及多次连续预订事件,他认为确实存在着人为作假嫌疑。他表示,在连续预订方面,如果出现一、两次那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像顺德某些楼盘那样同一房源有着少则十几次,多则三四十次的连续预订记录,那可以毫无疑问地证明是人为作假。

  黎文江认为,在楼市进入上行通道的时候,这样的人为作假行为在推动楼盘销售、抬升价格方面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现在这种楼市集体低迷的情况下,这样的作假行为非但徒劳无功,对吸引购房者重新入市毫无意义,“一不小心,可能会玩火自焚,把自己也套进去”。开发商不如在提高产品质素、后期服务上多下功夫,吸引消费者。

  “这种人为造假,新政之后广州还没有发现。”据黎文江介绍,目前广州的退房率一直保持在5%的幅度,属于正常范围,此前有媒体报道新政之后广州出现了800多宗退房,但经过调查并非如此,实为40宗退房事件,其中番禺一楼盘出现的11宗退房,也是因为合同有误,属于正常的合同注销。

  而对于楼市中屡禁不止的“潜规则”,黎文江表示,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对像顺德这样明显的作假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可以借鉴广州经验,成立市场交易监管中心,专门对房屋交易进行监管,打击囤积房源、捂盘惜售行为。“当然,更重要的是,消费者自身要去多了解市场,购房时多一份理性,不要跟风,不要有‘羊群效应’,以免落入不良开发商的陷阱。”

  广东省商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律师郭鲁:

  职能部门制订规章

  应更严密

  “所谓‘潜规则’,就是上不了台面,但又普遍存在且实际发挥作用的。从法律角度上讲,一般是钻了法律、规章的空子,在打‘擦边球’。”广东省商融律师事务所律师郭鲁表示,“潜规则”一般都具有很好的隐密性,除本行业外,其它人很难发现,或无法了解。而这也使得政府相关部门监管起来更加困难,消费者利益遭受侵害时经常是“有苦难言”,且极难去维权。

  他表示,之所以政府部门难以监管或消费者难以维权,有时是因为法律、法规确实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是,即使法律、法规有规定,但操作、执行起来较难,像开发商的捂盘惜售行为,单个消费者不能作为诉讼主体,而诸如利用“房托”、谎编“关系网”等诱骗消费者高价购房,又存在着举证困难。

  因此,对于像楼市里存在的这些“潜规则”,更多的只能靠政府职能部门进行监管、纠正和打击,通过制订更严密的规章制度予以防范。而对于消费者,也只能是多长个“心眼”,以防被骗。




郑重声明:
  • 1、本站在此郑重声明,欢迎媒体、同行转载本网站信息,转载时请必须注明文章出处:菏泽房产网(菏房网),如今后若发现采用本站引用的文章而不注明出处者,本站将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菏泽房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保护菏泽房产行业原创内容版权,遵守互联网行业自律。

上一篇:地方细则陆续出台 楼市调控步入深水区
下一篇:征房产税并非只为调控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