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
在一次新政后楼市高峰论坛上,与会开发商交流的时候,最动人的不是对后手政策的担心,也不是对目前成交下滑的担心,更不是在是否降价上担心,这几个问题在开发商的眼中都不是问题,因为政策一直伴随着开发商的成长,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习惯成自然;成交下滑在高房价基础上或因成本拐点降低而得到缓解;降价空间无限大决定了目前尚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概括起来,开发商对新政的五大苦衷是:
一、是否兑现隐性成本:
在利益与制度空间的驱动下,房地产开发商背负着很多隐性成本。
这些隐性成本与地方政府的有关承诺是相关的,那么新政下原有承诺已经无限接近违规,还有效吗?如果开发商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可能什么都没有,如果兑现了,万一政策一概从严,也许这笔支出就打了水漂。
二、是否相信中小型银行:
以前房地产是优质资产,银行求着开发商放贷,现在是银行等着开发商,愿贷不贷。
四大家商业银行都上市了,都是国有脱胎而来,并没有脱胎换骨,所以他们的姿态更多代表宏观政策。
接下来稍微松动的是刚进入一个城市的中小型银行,态度好,但在政策从紧态势下他们能否有多大作为,开发商仍然心存疑虑。
三、是否按目前市价拿地:
最令开发商头疼的是拿地,没地就没有了玩的资本,但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拿地,不免觉得有点玄机,地方政府并没有因为承诺或者环境变化而让步,相反按目前的市价确定地价最为普遍,预期看跌的房价并不影响政府高价供地的热情。
拿吧,过高的成本会让未来输在起点上,不拿吧,由暴利到平利还依然诱惑着他们。更别说多数开发商确实有想做事业的想法,并不仅仅是赚钱。
四、是否化敌为友:
多变的政策让许多开发商同意化敌为友的说法。
首先是开发商之间应化敌为友,通过共识与和谐、默契来共同占领市场各分一杯。其次是对消费者,固然不是上帝般的待遇,但绝对的顾客化营销在政策频繁变动的环境下深得开发商共识。最后与各利益方的关系也不再是甲乙方关系,相反是利益共生链上的伙伴。
五、是否削减有关品质或多余配套的支出:
开发商对市场绝对有相同的共识,那就是未来一段时间需求所对应的购买力将发生质变,即不再是原来的高中低那么简单,更多需求将集中于新增需求,一次性买房及改善性二次置业。
在此前提下,开发商原来的品质观会发生变化,宁可节约成本开支将其让利于民,亦不愿意通过增加差异化的成本来突出自己的产品力,与对应的市场环境相比,适销对路比花钱赢喝彩来得实在。比如是否单独建设小区的独立学校,是否将中央花园无限扩大,现在开发商只有仔细审慎地看待这个问题,而不会听从政府的建议去做阳光工程。
正是这五大苦衷决定了开发商目前尚没有到必降地步,延缓了政策效应显现的周期。
上一篇:签好购房合同七大注意
下一篇:一个人也能享够受团购价 楼市惊现“独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