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
这注定是一个引发无数争议和轩然大波的消息。据《济南时报》1月16日报道,2011年上海土地交易市场首拍在上周平淡落幕,但预申请须知中“出让人收回并补偿相应残余价值”这一“史无前例”的规定,在业内又掀起了继《物权法》之后,新一轮关于土地使用权到期后该如何处置的争论。
按现有法律规定,住宅用地使用年限为7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为4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为50年。土地使用权到期后该如何处置,事关公民个人权益,事关房地产市场的秩序和稳定,社会各界历来十分关注。上海“土地期满收回”的规定,在历来的土地出让交易中均属首次,无疑触动了社会和业界敏感的神经。更有甚者,上海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预申请须知》规定,土地期满后的处理方法为“出让人无偿收回”。在我看来,不论是有偿收回还是无偿收回,这种做法都与现行的法律制度相悖,与保护产权人利益的理念不符。
首先,“土地期满收回”违背了上位法的规定。根据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虽然法律没有规定续期是“有偿”还是“无偿”,但前提是“续期”,而不是“收回”。作为地方政府出台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预申请须知》,属于政府规范性文件范畴,连地方规章都算不上,在法律效力等级上与由全国人大制定的《物权法》相差了数个层次。上海的规定违反了上位法的强制性要求,在效力上值得怀疑。
其次,“土地期满收回”侵害了房屋产权人的利益。土地出让虽然是在政府与开发商间签定合同,在二者之间发生法律效力,但最终的结果还得购房者来承受。但问题是,由于在售房合同里写明“土地期满收回”,将直接影响到房屋的销售和价格,开发商根本就没向购房者说明的情况,业主对此完全不知情。在这种情况下,“土地期满收回”规定如何执行?届时一旦地方政府与业主在房屋产权上发生争执,开发商在挣得钵满盘满后,很有可能早就不存在,业主的权益如何保护?这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权利的稳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从现有的法律来看,土地使用权到期后该如何处置,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就像是悬在产权人和房地产市场头上的一把刀,随时可能给他们带来致命的威胁和伤害。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不利于私有权益的稳定。从这个角度来看,从国家层次进一步统一和明确土地期满处理问题,必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上一篇:房产税“全国版”五年定型
下一篇:深圳政协委员建议保障房应只租不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