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
通过对地下钱庄的监测和调查发现,2010年11月上、中旬热钱流入的速度明显放慢,但11月下旬后,尤其是12月,在人民币汇率不断攀升的趋势下又出现了反弹。而新进热钱主要的方向是三四线地区房地产。
绝大部分的地下钱庄认为,下一届政府绝对不允许房地产价格出现近几年的非理性上涨状况。也就是说,2011年可能成为房地产最后的晚餐。
热钱将反复进出
热钱往往变幻莫测,很难下一个精确的定义,是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乃至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尽管中国人民币资本项目仍未完全自由兑换,但热钱的大规模流入表明中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之间的流通渠道已被打开,这就扭曲了国际收支平衡,虚增了中国外汇储备数额,增大了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压力。
国内外学者关于热钱的争论虽有18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尚未对它达成一致的界定。《美国传统词典》(第四版,2000)对热钱的定义是:“热钱是其持有者迅速地从一种投资形式转换为另一种投资形式,以取得国际汇率变化的好处,或获得投资的短期高收益为目的的货币。”
我们认为,“热钱”就是根据其预期收益而流动的投机性短期资本,是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对各种经济金融信息极为敏感的、以高收益为目的但同时承担高风险的、具有高度流动性的短期投机资金。
对于热钱流入中国的具体数额,有不同的计算和预测方法。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非常准确地计算热钱规模。但一旦固定使用一种方法,就大致可以根据结果的变动来判断热钱流动趋势。也就是说,一次性计算的准确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从时间序列中发现趋势的变动。在计算月度的热钱流动时,由于可获得资料限制,目前国内大部分采用的方法是:“新增外汇占款—货物贸易顺差—实际利用FDI”的传统方法,即大约为热钱流入的金额这一方法来估算。
根据央行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11月新增外汇占款为3134.64亿元,较上个月5417.77亿元的高位明显回落,也略低于市场此前的预期。根据海关数据,11月份的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FDI)分别为229亿美元和97.04亿美元。换句话说,根据上述的传统计算方法,2010年11月份,流入中国的热钱规模大概为1000亿元。
我们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境外资金在中国大陆异常流动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国内地下钱庄的监控分析得出的结论与传统计算方法得出的波动情况大体一致,只是估算出的热钱数量不一样。
我们发现,2010年11月上、中旬热钱进来速度明显放慢,但在11月下旬后,尤其是12月人民币汇率不断攀升的趋势下又出现了反弹,新进热钱主要的方向是三四线房地产。
但2011年1月国家对二三线房地产上涨过快的势头抑制措施连续出台,这将可能影响下一步热钱的流向和流动速度,未来热钱的波动性还会很大。
升值为主,股市为辅
展望2011年,国外流动性泛滥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其结果是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泛滥进一步加剧。各项资金为寻求保值、升值,将四处寻求估值洼地,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一枝独秀,各路资金纷纷进入。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加息预期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中国资产市场呈现出泡沫化特征,对境外热钱的吸引力陡然加大。从中长期来看,境外热钱流入中国已经出现了很好的基础和条件。
当然,国内经济能否保持健康、可持续的高增长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从经济增长对热钱的吸引力来看,尽管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率在2010年依然优于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具备相对收益率的优势,但能否保持健康、可持续的高增长依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我们预计,2011年宏观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在10%左右,通货膨胀将保持高增长势头,还有可能延续几年。为压制通货膨胀,2011年调控措施可能将不计成本地出台,这有可能扭曲正常的经济发展秩序,为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埋下长期的隐患。
另一方面,基础设施领域的产能过剩、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问题以及新一轮的银行坏账可能在2011年后逐渐凸现出来。随着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逐渐退出,经济增速前高后低、逐年下滑的可能性越来越明显。
就股票市场而言,随着热钱流入的反复,中国股市运行将背离常态,打破在反映经济大势、寻找估值洼地与试探管理层对泡沫容忍度之间微妙的平衡,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大起大落。
热钱的意图和战略非常明确,炒人民币升值是主,炒股市是辅。当前股市暴跌从利益上给国际热钱伺机进入内地的机会。超跌见底后,热钱肯定会加速进入,大胆到股市抄底。然后,迅速推高股市,达到赢利点位后无情撤离,造成股市动荡、大起大落。这样循环往复,境外热钱获利丰厚,中国股市大起大落、永无宁日。
房地产最后的晚餐
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则更为复杂。我们研究认为,2011年是中国房地产最后的晚餐,预计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仍未破灭,一线城市房价走势概率更大的也许是小幅温和地下跌,而三线、四线城市房价将很有可能出现40%以上的升幅。
疯狂的房价已经触动中国地区竞争力等众多问题。中央政府对越调越高的房价走势可能将忍无可忍。我们最近对地下钱庄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的地下钱庄认为,下一届政府将绝对不允许房地产价格出现近几年的非理性上涨状况,实质性调整房价将可能从政府换届前后开始。
综合上述分析,虽然国际和国内背景条件在可预见的将来难以发生大的变化,但是热钱的短期频繁流入流出将成为常态,因此,虽然热钱流入态势将延续,但会较为激烈并时有反复。
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中国面临史无前例的“热钱”流入压力,如果应对不当或者措施不利,会对自身经济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首先,采取防御性措施,限制热钱的大规模流入。提高鉴别和监控各类热钱的能力,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中介机构在热钱流动操作过程中经常利用私人账户、存折、信用卡等在银行间相互转账、存取,这就使得通过分析资金交易信息发现违规线索成为可能。因此,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金融情报分析系统,提高追踪地下钱庄、虚假贸易等违法活动的效率。
另外,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入的区别性管制,加大对投机性热钱非法流入等各类投机行为的打击查处力度。首先,应加快金融机构报告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信息的电子化建设,当发现有大额可疑资金交易时,应立即上报人民银行。其次,应完善央行监测分析异常资金的工作流程,提高央行分析、筛选可疑资金交易的处理效率。同时,加强人民银行与公安部门的情报会商制度,可方便公安部门及时对可疑交易客户的背景进行调查,配合人民银行开展工作。
其次,重视疏导作用,合理引导资本流向,削弱短期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套利、套汇和套取资本溢价的冲动。
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弹性,适当扩大浮动范围,重在管理升值预期,尽量避免国际投资者形成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单边预期。应先实行利率市场化,再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最后推进汇率市场化和选择浮动汇率制。
由于热钱涌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受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的预期引导,因此管理热钱除了要管理升值预期外,还要管理通胀预期。但这也不可避免地将央行带入一个两难境地,即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和国内物价稳定的冲突。
2011年最大的风险,不是物价的大幅上涨,而是资产价格主要是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特别是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过于剧烈地破灭。要控制资产价格泡沫的进一步膨胀,国内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这包括将货币政策真正控制在适度宽松的水平上,控制银行信贷规模,抑制投机炒作行为,通过增加供给来遏制价格上涨等。
最后,开源节流,化短为长,吸引中长期国际资本,防范和限制短期资本泛滥。第一,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管,积极把热钱引向各种生产性行业。目前热钱主要集中于中国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有很大的潜在风险。若把热钱引向生产性行业(如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使热钱转化为中长期资本,达到真正地利用外资的目的。第二,改变中国传统的地方政府以GDP数量的评比绩效标准,弱化地方政府对GDP的偏好隐匿热钱的环境。第三,利用繁荣的资本市场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境外热钱带来的是一个巨大的资本市场,利用得好能够为中国的企业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反过来这些措施又会改善中国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