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
保障房建设
当去“蜗牛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改过去投入资金的表述方法,首次公布了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具体套数——300万。此举可以使约1000万困难群众告别“蜗居”。
“听得见、看不见”——这是我国实施保障性住房制度以来,百姓对保障房的真实感受。其中的原因,有住房困难的群众数量大,保障房在短时间内显得“僧多粥少”,但更大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保障房建设“蜗牛化”,进展缓慢。去年3季度,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发现,全国当年任务完成率仅为23.6%。目前在全国城镇的低保家庭中,各级政府已通过各种方式缓解住房困难的仅占7%左右;在全国已开展廉租住房的城市,其覆盖面仅在1%左右。
这项惠民工程,尽管中央百姓两头“热”,但部分地方政府积极性却差强人意。众所周知,保障性住房无利可图,一些地方政府又是土地财政,不情愿将寸土寸金的用地指标拿出来建保障性住房,往往将保障房建在远离城区、交通不便、生活设施配套差的远郊区,老百姓不买账。甚至有些企业获得具有保障房性质的经济适用房建设指标后,通过公关“变身”商品房高价卖给百姓,带来的是一连串的腐败问题。而政府工作报告已经传递出这样的讯号:大规模推进保障房建设大势所趋。对于一些地方政府而言,保障房建设当去“蜗牛化”,更多困难群众住房才能告别“蜗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