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
在保障房资金支持的“国家队”中,具有政策性银行性质的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不能不提。
本报记者从国开行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2011年伊始,国开行就提出保障性住房贷款余额新增1000亿元的年度目标,致力于继续担当起中低收入住房建设的主力银行。
3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住建部”)与国家开发银行在北京签署《开发性金融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住房保障投融资机制创新、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资金筹措方案研究与实施等方面加强全面合作,加快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上述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从2005年支持辽宁棚户区改造至今,国开行特有的保障房融资模式已经取得成效,已将支持领域扩展到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公共租赁住房及棚户区改造等五大类保障性住房建设。这其中,“政府主导原则”和“适度市场化”是解读国开行模式的两大关键点。
四位一体架构
据了解,截至2010年年末,国开行累计发放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设贷款2995亿元,贷款余额居全国银行业首位。支撑这一数字的则是,其积极发挥中长期投融资优势、不断完善的国开行模式。据上述负责人介绍,实际上,这一模式的探索早在2005年辽宁棚户区改造就开始。
“很多棚改项目本身的商业价值近乎为零,土地开发价值低。如此条件很难吸引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上述国开行人士回忆说。国开行通过运用其他商业银行不具有的开发性金融手段在其中找到了机会。
“一方面通过中长期贷款弥补建设资金缺口,一方面带动瓶颈领域的信用建设,广泛吸引市场融资。”2005年4月,国开行作为惟一的金融机构向辽宁棚户区改造项目发放首批贷款30亿元。
在此次尝试后,这一银政合作建设保障房的模式便很快在全国开始复制。上述国开行人士表示,目前国开行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国开行特色的安居工程融资模式,即“政府主导、专门机构实施、开发性金融支持、社会公众监督”的住房保障建设体系。
适度市场化
一位长期跟踪国开行的专家就对本报分析解读,国开行模式实际上就是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达成共识,确定合作框架,整合各种资源,国开行先期贷款投入,使项目得以启动,争取时间和空间,并显现出成效和前景,进而带动其他方面的资金投入。
根据国开行与住建部系列意见中的《廉租房开发贷款管理操作细则》(下称《细则》),国开行对贷款和运营条件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求地方政府背书——“保证回购”。
为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国开行同时对廉租房开发贷款实行封闭管理,资金进入专门账户投入建设后,将按照工程进度和相关合同逐笔支付。
“我们设计的每项贷款将来都是要回收的,而不是准备将来被核销掉,这方面的设计非常好。城投债之所以出现风险,说明他们的专业水平还不到,需要进行这方面的学习。”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用生如此对媒体表示。
在上述专家看来,“这一模式赋予了保障房项目更大的活力,既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又能有效规避信贷风险,化解银行资金支持保障房建设中的老大难问题。这对银行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上一篇:长沙“限购令”实施措施正式公布
下一篇:青岛外来工申请公租房户口不设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