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
3月31日杭州国土局挂牌出让3幅地块,首次要求配建部分保障房,这一新措施出台不到一周,杭州土地市场又有大动作。
4月6日,杭州市国土局发布土地使用权出让信息预告,近期将有10幅土地出让,多达9幅纯住宅地块均被明确要求需要配建保障性住房。
与此前三幅土地出让要求相同的是,住宅用地地块均要求建设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而与此前不同的是,本次土地出让规模不仅大幅加大,住宅用地出让需配建保障性住房这一措施也被大规模广泛运用。
模式的改变
在本次新出让的9幅纯住宅用地中,位于西湖区3宗,江干区1宗,滨江区1宗,拱墅区2宗,下沙2宗,出让总面积近600亩。
面积最大一块土地达到129.3亩,位于西湖区紫金港单元西;同位于西湖区的蒋村单元A-18地块出让面积亦不小,有109.98亩。
其余7幅住宅用地出让规模并不大,除3幅地块在70亩左右,剩余4幅土地都仅在40亩以下。按照杭州土地市场拍卖新规,以上土地必须配建有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
杭州要求配建保障房这一新规,已经在3月31日杭州国土局网站上公开挂牌的三宗土地中出现。该三幅土地中,两宗住宅用地要求配建保障房,分别位于滨江和转塘。
三宗土地公开挂牌文件表示,“出让地块中凡是涉及住宅地块需配建保障性住房,具体情况以《挂牌出让文件》和出让合同为准。”简而言之,转塘和滨江两宗住宅、商业混合地块,需要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房,细致观察,这是杭州土地市场出让规则重大变化之一。
此外,土地出让规则还有一个重大变化的表现,就是“价高者得”的部分终结。这三宗土地公开挂牌文件在“竞买人确定方式”中如此表述:
涉及配建保障性住房地块,将在挂牌出让设定合理的土地上限价格,当竞买报价达到合理土地上限价格时,则不再接受更高报价,转为在此价格基础上通过现场投报配建保障性住房面积的程序并按投报面积最高者确定竞得人;不涉及配建保障性住房地块,按照价高者得原则确定竞得人。
事实上,杭州土地市场的新措施并非突如其来,今年2月28日,在杭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实施意见”(即新国八条杭州版细则)中有一条是全新的举措:2011年商品住房供地总量中安排10%的土地用于建设或配建保障性住房。
杭州市国土局有关负责人也曾公开表示,杭州市今年将进一步完善国有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改变原来单一“价高者得”模式,在部分出让土地中将要求开发商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
争议新土地条款
杭州市国土局认为,出让土地中要求配建保障房,开发商拿地将更理性,地王频出、地价暴涨的局面将有所遏制。
然而,杭州不少业内人士却并非如此看待,对于杭州土地市场这一新规,更多声音都是表示不太理解。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只是在当前宏观调控形势下政策层面的一个滑稽举动。
一位杭州业内人士在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采访时表示,杭州土地市场上的此番改革已经成为了杭州时下热议的话题。这只是调控形势环境下的货币+实物的特殊组合模式,其中货币指的是对于土地拍卖的最高价格的限定,实物则指的是部分土地拍卖中对于配建保障房建筑的规定面积。
“政府仅仅是解决了表面问题,核心问题却闭口不谈。这不过是遏制地王频出的权宜之举,随之而来将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譬如:配建房与商品房之间的建设矛盾,保障房的分配矛盾,小区的管理矛盾。”该业内人士分析道。
此外,观察近日来杭州市国土局出让的一系列土地,3月31日出让的三幅土地占地面积基本在50亩以下,且都位于杭州主城区;4月6日新推出的9幅纯住宅地块也多半如此。
业内人士更担忧,这将影响一些从事中高端住宅的开发企业决策。对于这些土地面积不大,但是仍然有配建保障房要求的土地,将使得开发商无从下手,也会导致对于建设项目的定位混乱。
但除了反对声音外,也不乏一些支持的言论和不同角度的看法。
“任何决策都是有它的道理在其中,政府制定该项措施之时一定是经过慎密考虑才下的决定。”另一位杭州业内人士表示。
该人士分析称:“从经济学层面来说,政府制定了政策,应对的开发商也将在这样的政策下寻求最适合的发展策略;从社会学上考虑,建设小区多种人群的混搭居住,在某一层面上,将为拉近人际关系给予一定的推动。”
但无论如何,杭州业内还是一致认为土地出让新措施存在一定持续性,但一定不是持久之计,土地市场始终要走向市场化,而地方财政也会考虑地方土地价值。
对于杭州市接下来密集的土地拍卖,业内人士认为,在当下房企资金全面收紧,楼市成交量总体下跌,以及杭州市今年推出的大规模的土地供应,再加上杭州土地市场此番的限制规定下,开发商拿地将保持十分谨慎的态度,而土地成交价格并不会有太大程度的降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