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
平均寿命仅为25-30年
非质量原因的新建筑‘短命’现象,必须引起重视。”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范柏乃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各地愈演愈烈的“短命工程”,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社会财富损失,而且严重损害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范柏乃说,中国已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工程量最大的国家,但是中国的建筑却呈现出“短命”态势,平均寿命仅为25-30年。而在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为132年,美国为74年。造成“短命”原因并非工程质量,而是由于城市建设规划缺乏严肃性,以及一些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使然。
范柏乃列举了近年来各地频现“短命工程”的典型案例。2007年2月,投资2.5亿兴建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在使用了18年后拆除; 2009年6月,仅投入使用十余年的武汉首义体育培训中心综合训练馆为耗资200亿打造的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计划光荣“献身”;福建福州一所投资1500万元建成的现代化小学,2009年全面投入使用,因该地段规划为政府中央商务中心,也面临被拆迁的命运;2010年3月,于2001年1月正式落成,耗资3000多万元的海南省海口“千年塔”沦为了“短命塔”;在2010年7月份交付使用的杭州萧山区鸿达新路,由于该道路被认为影响杭州的整体形象,在同年8月又被彻底重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