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
近十年,王石、任志强、冯仑、潘石屹等是中国地产界的标志性人物。地产行业风云激荡的20年过去,大浪淘沙。如今,王石游学去了,冯仑辞职了,任志强也退了。早年的房地产大佬在这个调控正严的多事之秋,纷纷选择了“隐退”。
用任志强的话说,“只是换张床、换个睡觉的姿势”。任志强依然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冯仑依然是万通控股的董事长;王石依然是万科地产的董事长。也许,他们并没有真正退出地产江湖。但众大佬齐喊退出的背后,是否意味着中国房地产黄金20年的结束,值得思考。
王石 “盛世危言”后游学哈佛
2010年12月中旬,在深圳盐田万科中心,年近花甲的万科创始人王石在青年创业学员的演讲中透露了自己未来3年的游学计划,“明年1月份起,我将去哈佛做一年的访问学者,然后再去欧洲等地学习两年”。
调控年抛出“危机论”
2010年,是史上最严的楼市调控年。2010年底,万科预计公司销售额突破千亿元,提前4年完成既定计划。当业内都在仰视这一国内率先迈入千亿销售大关的龙头房企的时候,王石抛出了“危机论”。
“如果还这样利益最大化地追求下去,我相信在万科规模达到3000亿的时候,也是消费者开始抛弃万科的时候”。“我们要回到原点,就是你如何为消费者所需,这是我觉得现在万科遇到的最大危机。”
在发表了“盛世危言”之后,王石转身。他表示,这次自己游学海外与万科的国际化有关系。万科一方面在国际市场招聘人才,另一方面万科高层出国培训也一直在进行。
在万科步入千亿销售时代的时候,王石选择“隐退”一度引起业界诸多猜测。有人称,他在找一个平稳过渡的机会淡出,有人说,他在谋求从企业家向学者的转变。
从无所不及到地产龙头
王石对于万科来说,历经创业者、决策者,以及战略家的转变。
上世纪90年代初,万科业务遍及13个行业,从商场到电子乃至纯净水都在做。用王石的话来说,“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之外,万科基本都涉及了”。有基金经理尖锐地指出万科没有主业,缺少核心竞争力。王石从此专注万科的“减法”。2001年前,万科聚焦深圳发展,直到企业“减法”完成才迈开全国发展的步伐。
2007年,行业发展有过热势头的时候,王石再次预警到了危机抛出万科“不囤地、不捂盘、不拿地王”的策略,贯彻至今,已经成为万科抵御政策波动较大房地产市场变化的“护身符”。
万科北京公司总经理毛大庆曾对记者表示,“拿地是时候,脑子不是没热过,但是王石有话,要那么干就不让你干了。”而万科贯彻至今的“不捂盘”的策略,使得其在此轮调控下聚焦主流需求、快速推盘周转,踏上了后千亿发展的平台。
不再需要王石亲力亲为
如今,王石是否远行,都不改变其万科精神领袖的地位。
1999年之前,王石一直担任万科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1999年2月,王石辞去万科总经理职务,只任董事长。而在这期间,他花了很多的精力去拓展给他带来更多人生感悟的爱好登山。
48岁王石辞去总经理职务时说,“我给万科留下了什么?一是选择了一个有发展的而且是蓬勃发展的行业房地产。二是建立了现行的企业制度。三是培养了科学的团队。四是塑造了自己的品牌。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已不需要你什么事都亲历亲为了。”
60岁时,王石隐居幕后发微博说,“人的存在可以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中自我造就,活得精彩。人需要不断发展自身、更新自身,而不应该被任何本质或性格所预设。过去20多年,创业、探险,正是一条努力摆脱预定、自我造就精彩的不确定轨迹。”
冯仑 “主动退位”转型“资本家”
52岁的冯仑是“主动退位”。在2011年春天到来之际,王石转身投入另一段旅程。这种“隐退”的迹象与王石从登山就开始的心不在焉逐渐放权在程序上有共通之处。
出让万通地产董事长职位
2009年8月,冯仑就说,“近来,工作方式和生活状态似有某种变化,虽然继续忙着,但绝大多数是为了探求一些不确定的事……我有更多时间看地球的犄角旮旯,有更多思考要与上帝和真主探讨。总之,我越来越飘出万通。这倒好,给我一个回过头打量万通的机会。”
不过,与任志强和王石相同的是,冯仑的退,也是一种形式的以退为进。
冯仑出让万通地产董事长职位,一个转身实际上在推动两个转型。一个是万通转型。万通实业变更为万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他将“回头打量的万通”,构建成一个新的“大万通”体系,以住宅和商业地产为主业的万通地产仍然是旗下旗舰地产上市公司;以工业地产业务为主的“万通新创”有可能成为集团下第二家上市公司。此外,资产管理和基金业务是万通未来发展的重头戏。
退位万通地产董事长的冯仑,也仍为万通控股的董事长,万通地产股权未变,其对万通的控制力也未改变,而是转型成为一个操盘战略的“资本家”。
“转型是万通在整个房地产周期所做的大博弈”,冯仑称。
“冯氏思想”影响地产业
与任志强同岁的万科董事长王石,在房地产领域,企业家的色彩更加浓重。冯仑爱思想,有地产“思想教父”之称。屡有名言警句流传,如“伟大是熬出来的”,“公司死了,管理还活着”。
对于行业,冯式思想也有深刻影响。倡导在市场低迷时拿地,市场活跃时销售的“反周期生存”理论,调控之下“蜜月与日子交替过”的冯式“蜜月论”。
近日,冯仑再发“青春痘”论,称中国房地产业目前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住宅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犹如“青春痘”,要解决,但不一定要过分担忧。
冯伦思想在地产界自成体系,而段子式的理论也一直指引万通的发展、变革。从“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到“吃软饭、戴绿帽、挣硬钱”,深入浅出。“吃软饭”,是向投资商转型;“戴绿帽”,是注重产业发展中的绿色和环保要求;“挣硬钱”,即挣的钱是干干净净的真金白银,可以国际化的人民币。
冯仑给自己的评价依旧彰显着他的思想家范儿,“我总想什么时候给自己办一个葬礼,然后给自己写一份悼词看看,免得别人胡说八道。我还真写过几句话:资本家的工作岗位,无产阶级的社会理想,士大夫的精神享受。我想,我今天依然没有改变。”
相关
大佬们幸福的“隐退”生活
对于退休后的生活,万科董事长王石在2010年就曾表示,虽然退休了,但他仍然不会放弃工作,会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涉足登山、航海和滑翔机”。知名独立地产评论人马跃成认为,哪怕王石最终登不了山了,户外运动也将是他一生都会做的事情。
任志强对于退休后的打算,大大出乎意料:“我退休后很想去办一个幼儿园……”不过,此前任志强表示,“我是退职不退休”。关于旅行,任志强说“那要看我女儿想去哪儿”。
冯仑也曾不止一次谈起自己的退休生活安排。他说,他希望退休后在海南买套房子,做一个知名文化人。“一定要知名,知名就可以犯错误,知名就可以叫风流而不叫下流,说错话也可以叫有个性有傲骨。”他先后写了《野蛮生长》、《少年冯仑日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