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
摘要:只有我们理解房地产,告别对房地产的傲慢与偏见,才能以更加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房地产出现的一切问题,也以更加理性、更符合市场规律的方式方法来切实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房地产需求。
中国的房地产是个万千爱恨集一身的矛盾体。1998年中国大陆城市住房私有化以来,中国的房地产承载了巨大的光荣与梦想,也承受着无穷的误解与谩骂。很多经济评论者把房地产排除在“实体经济”之外,认为一个不注重实体经济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最新一个具有尖锐刺激性的观点是叶楚华先生《中国,已经失去成为发达国家的机会》一文中所表述的,房地产让中国彻底失去了成为发达国家的机会:
“近十年来,本应是中国开创国际[13.93 1.83%]品牌,取得各种技术创新的十年,但是房地产毁掉了这一切。既然把钱投到房子里就能简单地、安全地获得暴利,哪个企业家还有心思去搞技术创新,搞世界品牌。没有技术创新、没有世界品牌,你就成为不了发达国家。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也都是从廉价劳动产业起家的,但他们成为发达国家的惊人一跃却是靠技术创新和打造世界性品牌而完成的。30年了,中国还是一片空白,已经失去了成为发达国家的最佳机会,从现在算起再过十年,如果中国仍然无法取得突破,那么中国人世世代代都将作为欧美人的劳奴而存在,尤其是作为美国人的劳奴而存在,永无翻身之日。”
也可算是危言耸听之一种了。如果我们认真检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2年,会发现前30年甚至前40年全体中国人都还在为基本的温饱奔波忙碌,如果要说有什么技术创新,也就是在国防科技领域,比如两弹一星什么的有所成就,其他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前30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终生奋斗为的只是“衣食”两个字。后30年,我们则开始大踏步地向住行两个领域努力。人类的一切生产生活,不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吗?从简单的衣食到更为丰富多彩的住行,难道不也是巨大的进步?房地产如果不是实体经济,那汽车是实体经济吗?今天我们不把房地产当实体经济,与计划经济年代“只治坡不治窝”生产生活不以满足个体的需求与自由的、把人作为工具而非目的的落后观念有本质不同吗?从极大地满足中国人的衣食需求,到极大地满足中国人的住行需求,然后再来满足其他方面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这是中国绕不过去的必经之路。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比如今日中国卖得最好的高档抽油烟机,不是洋品牌,而是浙江的方太。如果没有房地产业的发展,高档厨电及与此相关的各项发明专利、技术创新会有市场空间吗?
诚如近日FT中文网《中国房地产:泡沫要破裂了吗?》一文中所说,“在1998年中国政府决定将大部分城市存量住宅产权私有化之前,大多数中国人甚至都没有想过有一天能拥有自己的房子。分析师们指出,中国房地产是目前保持全球整体经济健康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瑞银(UBS)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表示:‘房地产和住房建设主导着中国内地的增长模式。它们是决定大宗商品需求的最重要因素,是中国外部盈余最大的非主流推动力,而且事实上是真正理解家庭资产负债表、储蓄和投资的关键因素。从宏观角度看,如果你不理解中国房地产,你大概就不会理解中国。如果你在追踪这些大宗商品和行业(比如金属、水泥、铁矿石、煤炭、汽车零部件、建筑设备、发电机械等等),你最好能对中国内地的房地产市场做出正确的判断。’”
如果你不深刻理解中国的房地产,你也就无法深刻理解中国;如果你不了解房地产,你大概也无法知道今天的中国到底有多少乌托邦思潮在涌动,甚至时不时通过行政强制的方式在实践着。
在对待房地产问题上,我们的傲慢与偏见是否走得太远了?乃至于我们总是试图以各种方式来打压房地产,房地产的市场化之路不是越走越平坦无阻,而是越来越崎岖、呈现越来越向非市场道路逆转的态势(虽然原来也并非完全市场化,特别是土地没有市场化)。只有我们理解房地产,告别对房地产的傲慢与偏见,才能以更加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房地产出现的一切问题,也以更加理性、更符合市场规律的方式方法来切实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房地产需求。
今日中国房地产领域的诸多问题,并不一定都是房地产自身的问题,而是中国诸多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的总集合、总爆发,房地产只不过是大家一个安全的出气口。板子都打在房地产上,结果只能害了房地产也害了中国经济。任志强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可惜中国没有在低成本的计划经济年代实现城市化。实际上,就是那时候没有人为阻止城市化,今天的中国仍是一片房地产的大工地,到处都在住房更新换代,而且成本比今天可能更高。
今天中国的房地产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甚至成为“保持全球整体经济健康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阶段。史无前例的城市化浪潮、城市住房换代升级、不由自主的货币增发、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老年人口也“随子而迁”向中心城市集中、住房按揭信用消费、投资渠道狭窄,等等,都是助长房价的因素。理解这一切,才能正确对待这一切。
上一篇:中国有钱人海外购房图什么
下一篇:李克强挂帅督阵 保障房不容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