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
资料图:山西太原西华苑三期经济适用房主体完工,开始内外部装修。 随着房地产调控不断深入,保障房成为调节市场、改善民生的重要砝码。中央今年确立的开建1000万套保障房的目标,也是房地产调控中备受关注的一环。但是,最近各地曝出的一些保障房分配上的问题,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如何让这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而不让极个别的分配问题影响整个工程形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保障房分配问题为何频发? 被团购,被出租……近来,关于保障房分配不公的消息不断传出,不仅让保障房陷入“尴尬”,甚至让民众产生了“保障房究竟保障了谁”的质疑。 今年,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审议2010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其中,工作报告中反映了8省区16个城市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情况。这些城市2010年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8.11万套,出租2.97万套,有4407套廉租住房被违规租售或另作他用,有4247套廉租住房分给了不符合条件的家庭。 而在审计署公布报告之前,多地已频频爆出保障房分配的“丑闻”。在陕西省山阳县,在900多名经济适用房申请人公示名单中带职务者多达100多人,其中不乏“乡长、镇长、执法队长、所长”,还有的直接标注了“科员、副科、科长”等字样。 在浙江省温州苍南县,850套本应分给困难群众的限价房,却成了一些领导干部的桌上菜。当地政府还规定:限价商品房销售对象优先考虑党政机关和其他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在职干部、职工,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房源较少,先解决公职人员,老百姓要等第二批来解决。 5月初,安徽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安徽分公司)为职工集资建房被曝光,“集资房”中相当一部分是双拼别墅,最普通的房子也是四室两厅。房子内部销售价格多为每平米1000余元,最高的只有2000多元。该小区附近的普通公寓房价格,大都在每平米五六千元。 一方面是不符合条件的“挤入”保障房,另一方面却出现保障房分配后闲置和转租转售的情况。 中广网7月25日报道,兴康家园是位于北京大兴区的一处限价商品房,中介人员表示,有一半左右的房子被违规出租了,一些人购买保障房只算是投资,他们并不缺房,当然也不需要自住。红狮家园是北京市的另一处保障房小区,有住户表示,小区内确实有些人条件不错,好车也不少,这些人在申请住房时肯定转移了名下的资产。 报道还提到,北京一些经济适用房小区60%、70%是租出去的,还有的买两套经济适用房打通成了一个豪宅,所以经济适用房现在的问题是腐败高发区。 新华视点5月12日报道称,在福建省宁德市的保障房项目华庭小区,15栋住宅楼500多套住房大多阳台空空荡荡。物业部门告诉记者,小区交付业主使用3年多,目前入住率不足20%。 实现公平分配需解决四道难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将建设3600万套。如何公正地切分如此巨大的“蛋糕”,至关重要。业内人士及专家指出,当前,保障房实现公平公正分配,面临准入、公示、管理、退出“四大难”。 新华网5月22日专电称,科学设置准入门槛,是实现保障房公平分配面临的第一道难关。准入门槛由谁来设,有哪些条件,是问题的关键。目前,绝大多数地方保障房准入门槛由主管部门制定,社会公众无缘参与,有的甚至是地方主管部门领导拍脑袋决定。 由此可见,保障房分配乱象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当前政策性保障住房的立法、执法和司法以及管理严重滞后。有评论指出,当前政府应抓紧推动保障性住房立法,从法律的高度明确保障性住房的保障对象。 公开透明监督难,是实现保障房公平分配面临的另一道难关。公示能让公众发现问题,但目前一些地方公示还不够透明,信息不全不详细。 第三道难关是管理难。很多地方把保障房人群的审核交给了基层,比如说街道办,但是街道办对所辖居民的收入和住房条件审核其实是很难的。还有一些是交给了物业,但作为企业,不具有相应的行政职能,也没有强制性。 最后是退出难。保障房住户的收入也是会变化的,有一些住户在收入增长,买了汽车甚至是房子后并不能被及时发现,单靠自觉上报并退出,显然是不可能的。当务之急,是要通过法律形式,建立建全退出机制。 保障公平分配 完善问责制度 中央强调,公平分配是保障房的“生命线”。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要完善制度设计,坚持阳光操作,接受全社会监督,做到公平公正,促进持续运行,绝不允许搞“权力房”。 人民日报也指出,如果守不住这条生命线,建保障房就失去了意义。如果不能把保障房分配给最需要的人,建设的量越大,浪费反而就越大,还会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公平,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然而,就在政府多次重申,要求确保保障房分配公平的情况下,分配不公的问题仍然在上演,问题究竟出在哪? 分析认为,治保障房的乱像必须用“重典”,骗租骗购保障房现象之所以层出不穷,最关键的原因在于违规成本过低。要解决违规申请的状况,就应加大处罚力度。一方面是针对申请者本身的:一经发现违规终身不得再申请保障房,处罚力度要加大,对违规申请者处以30万或更高的罚款等等。另一方面,是对分配管理者的处罚:如果出现违规现象,就要对相应的管理者作出处罚,实行终身问责。 今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会同监察部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其中,保障房准入审核、分配、使用和监管情况也是督查的六项重点之一。对于督查中出现的问题,有关部门将约谈地方政府负责人,直至问责。
上一篇:廊坊暧昧限价令落地 楼市反应"平静"
下一篇:保障性住房体系亟须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