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中产者”的居住难题:光环背后是艰辛与焦虑

作者:菏泽房产网   时间:2011-09-09 00:00:00   来源:互联网   点击: 2734

 他们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他们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往往是公司的骨干,拥有专业的技能,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们对生活有着美好的向往,对居住对生活对品质有自己的理解;他们有车有房,有体面的工作,有和睦的家庭,有可期的前景;他们受到社会的羡慕,成为无数学子的梦想……无论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这就是中国的“中产者”,顶着美好的光环,被社会寄予厚望,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为这道光环付出的汗水与努力,以及光环背后的艰辛与焦虑。

衣食固然已经无忧,但居住依然是道难关。

  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房产,多数购于房价高涨大潮之前,面积不大,有家的温馨,但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加,随着父母的衰老,都迫切需要扩大居住空间。

  但是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让无数人羡慕的薪水却显不出分量。城区置业愈来愈艰难,郊区置业却有着这样那样的不便。

  虽然现在房产调控初显成效,保障房越建越多,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阶层享受到居住保障,他们为此感到欣喜,衷心拥护这样的保障策略,但另一方面却默默为自己的居住改善加班加点,努力赚钱。

  本期我们关注了5个披着“中产”光环的普通人,他们的工作性质并不一样,家庭环境也不一样,改善置业的目的也不尽然,但工作的压力、生活的期盼以及住房的焦虑感却高度一致。

  案例1

  人物:樊先生,34岁,内蒙古人,户口所在地北京

  职业:金融单位部门主管,妻子同行业

  家庭成员:3人,儿子3岁

  家庭年收入:20万元以上

  现有房产:西四环90多平方米两居室。

  生活梦想:在公司做到中高层,成为真正的“中产”,再买一辆价值30万元的车,还有一套200平方米的房子,能把双方老人都接到身边来照顾。

  >>生活白描

  案例

  人物:秦先生,35岁,山东人,户口所在地山东

  职业:某公司合伙人

  家庭成员:4人,母亲58岁、女儿5岁、妻子 家庭年收入:40万左右

  现有房产:东五环120平方米三居室

  生活梦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给老人一个完美的晚年,让自己的生活平平稳稳的,工作上有大的进展。

  人物:王先生,36岁,辽宁沈阳人,户口所在地北京

  职业:央企软件开发工作,妻子在某民营企业任职

  家庭成员:3人,女儿一岁多

  家庭年收入:30万元左右

  现有房产:东五环外近100平米两居室

  生活梦想:为即将入学的女儿购买一套学区房。

  >>生活白描

  研究生毕业后,王先生顺利找到一家央企旗下的研究院,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算是在北京扎了根。2003年,又在家人帮助下购置了现在居住的房产,与女友顺利结婚。

  之后不久,王先生又给家里添置了一辆20万元左右的轿车。

  不低的年收入、和谐美满的家庭,早早买了车房,看似已经拥有了一切。“那段时间特别幸福,也算是过上了中产者的生活吧”。不过好景不长,一年多以前,随着女儿的降生,一系列麻烦事相拥而至。

  首先是女儿出生后双方父母都想来照顾,但房子空间有限,根本容纳不下这么一大家子人;其次也是现在让王先生最头疼的学区房问题。王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女儿马上到了读幼儿园的年龄,但在现在住的小区附近却并没有合适的幼儿园可以就读,再往长远一点看,也没有小学和初高中。

  “当时买房子的时候还年轻,并没有考虑周边的教育配套问题,那时候的商品房好像也普遍没有像现在这么完备的教育配套,”王先生称,“稀里糊涂买了一套赶紧住下来,没想到等孩子出生再考虑这个事已经来不及了。”

  虽然王先生和太太工作稳定而且正值上升期,但是如果再新购买一套房屋,对他们来说压力并不算小,而在现行的政策条件下,如果将现有房产转手再重新购置,不仅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而且非常周折,并不划算。

  “眼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天天缠着我问我要去哪里上学,这让我很愧疚也很焦虑。”王先生说。为了能早日凑够在海淀区附近买一套学区房(哪怕是二手房)的首付,王先生和太太没日没夜地加班或者干脆出去赚外快,“没办法,一切为了孩子”,在他们看来,自己头上“中产”的光环简直就是一种愚弄,每天累得要死,但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依然觉得囊中羞涩。

  不低的年收入、和谐美满的家庭,看似已经拥有了一切,但在王先生看来,自己头上“中产”的美丽光环已经愈发暗淡。

  案例 3

  人物:王伟(化名),31岁,湖北人,户口所在地北京

  职业:软件公司研发骨干,妻子是杂志社编辑

  家庭成员:两人 家庭年收入:30万元以上

  现有房产:东五环100多平方米三居室

  生活梦想:早点还完房贷,每年来一趟固定旅行,周末不用加班,能睡到自然醒。

  >>生活白描

  2004年,名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王伟毕业之后在北京某世界500强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由于自己工作勤奋又能干,经过几年的努力,王伟的收入也从最开始的每月4000元上涨到现在年薪20万。在杂志社工作的妻子小娟每月也有8000多元的收入,算是标准的“中等收入”家庭。

  买房前,追求生活品质的王伟夫妇几乎每星期都会去西餐厅吃顿大餐,买衣服更是毫不吝啬,商场里上千元的衣服,只要小娟看上了,眼睛都不眨一下。每年一趟固定旅行,爱琴海、马尔代夫等很多地方都留下小两口的足迹。

  原本他们一直没想买房,直到今年年初妻子意外怀孕,才意识到该有个固定的家。“2008年底,东五环外的房子均价每平方米7000元,当时觉得租房挺自由,犹豫一下也就没买,这一犹豫就拖到了现在,房价已经涨到了每平米2万多。”王伟说,这几年,他的财力在不断积累,却远远赶不上房价的增长速度。

  房贷利率7折的优惠没有了,首付由两成变成了三成。王伟算了算,买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在230万元左右,首付要70余万元,他们从家里凑了十几万元,加上自己的50多万存款,总算在东五环外买了一套房子,正式迈入“有产阶层”。

  由于房子明年年底才交房,王伟和妻子一边为即将出生的小宝贝攒奶粉钱,一边要还房贷、付房租,一个月下来,光房租加房贷就要15000多元。“太可怕了,为了一套房子,每个月大半个月的工资就没了。”王伟从未觉得压力如此之大。

  如今供房至上的观念几乎完全改变了他们原来生活至上的观念,买车的计划也无限期推迟了,每年的固定旅游也取消了,买衣服的频率大大降低,并反复衡量价格,西餐厅的浪漫不再,两个人很少在外面吃饭,每天下班再累,也会在家做饭。

  “在世界500强上班又如何?”王伟反问自己。依然是日复一日的加班,不同的只是面对更严苛的竞争和淘汰制度,心惶惶然。物质和社会地位仍不过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透支健康,透支情感,透支生活,那到底是为了什么?”

  “现在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周末不加班,能睡到自然醒。”想到梦想与现实的差距,王伟很无奈。

 案例 4

  2

  >>生活白描

  作为某公司合伙人的秦先生是典型的中产阶级,已工作了近10年,作为山东农村的孩子,秦先生在北京的奋斗之路并不平坦。秦先生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其身份和收入都被亲戚和朋友仰视。

因父亲早年过世,秦先生5年前就把母亲接到身边,虽然每个月有三四万的收入,但是背负着房贷、孩子上学支出和老人的赡养支出等,再加上工作应酬、汽车消耗等,每个月能存下来的并不多。在秦先生的世界里,一天不工作就倍感焦虑。

  “在大城市,尤其是我们这种背负着几十年房贷的人并不轻松。”秦先生告诉记者,“工作压力很大,可以说内心经常充满恐惧,很怕失业,同时也觉得碌碌无为,这就使得自己很矛盾,怕失业,又对现在的工作状态不满意。”

  不满现状的秦先生也在找寻出路,“想做个小生意什么的,缓解一点经济压力。”但是秦先生也表示,做生意的压力也并不小,并不比工作轻松,毕竟对从未接触过这一领域的秦先生而言,生意场充满挑战。

  案例 5

  人物:李玲(化名),28岁,东北人,户口所在地吉林

  职业:公司高级销售

  家庭成员:3人,父母退休在家 家庭年收入:30万左右

  现有房产:无(曾经在北京有一套,刚刚卖掉)

  生活梦想:在老家吉林买一套房子,在北京买一套,同时有一辆不错的车。

  >>生活白描

  李玲一毕业就开始做销售,非典期间在高科技公司做销售赚了不少钱,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近期卖掉了,准备在北京重新买房,但目前的社保不足5年,尚无资格买房。

  李玲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父亲是农民没有退休金,母亲的退休金一个月仅数百元。如今物价不断高涨,二老的日常开支主要还得依靠李玲承担。李玲的老家是个县级市,但这几年的房价涨幅却令人乍舌。两三年前二三十万就可以买到一套200多平方而且不错的房子,但是现在一套三室两卫的房子就要70万元左右,可是她又不忍心看到父母依然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一直想为父母买套房。

  销售压力是众所周知的,经常要看天吃饭,李玲总想趁年轻多赚点钱,尽量在城区的位置买套房子,减轻今后的负担。

  目前,因身体不适,李玲正在老家休养,她告诉记者,10月底就会回来,“工作时特别想给自己放假,但休息时却总能感受到未来生活的压力,还是想尽快恢复工作。”

  专家访谈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章惠生

  调整心态 来摆脱焦虑

  目前中国的不少城市都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工作体面,收入也不错,但是他们的压力只有自己知道。为了维护他们光鲜的生活状态,他们付出的也比较多,追求时尚的生活和更为舒适的居住品质,在这种攀比的心理作用下,他们的支出和收入有时候也不成比例,又背负着沉重的房贷压力,这也就造成了他们工作上的压力,不敢丢掉工作,即使压力再大,也没有退路可言。

  这个群体如果想“突围”,就要适当的放松自己,不必要争一些面子工程,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收入情况来安排支出,能住什么样的房子就住什么样的房子,不要盲目攀比,从一定程度上说改变一下生活方式,调整一下心态,也许别有一番景象。

  北京联达四方地产经济公司董事长杨少锋

  让房子回归居住本质

  在今天,房地产已经替代黄金成为货币的度量衡,也就是说你是否有钱,不是看你月收入多少,或者拥有什么样的汽车,而是以房产资产作为衡量。如果没有房产,那么在北京,你年薪20万依然只是中低收入群体,如果东四环内有一套100平方米以上房产,那么月收入只有3000元依然是中等收入者,这就是中国经济现实。

  正是借助于房地产这个杠杆,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财富的二次分配。工薪阶层的财富,则由货币资产转为实物资产。在这个转移的过程中,绝大部分重归国库进行二次分配,另一部分直接分配给房地产关联产业的各个群体,比如说建筑工地的民工。而另外一个主要部分,成为福布斯富豪榜上那些富豪的资产。

  要想解决中等收入者的焦虑,最终要解决中国房地产的需求矛盾,解决核心还在于让商品房回归它居住用品的本色,而不能完全成为一种金融投资产品。只有去除住房的投资功能,才能使得人们不再囤积房产,造成一方面住房矛盾激化,另外一方面却大量房产空置。




郑重声明:
  • 1、本站在此郑重声明,欢迎媒体、同行转载本网站信息,转载时请必须注明文章出处:菏泽房产网(菏房网),如今后若发现采用本站引用的文章而不注明出处者,本站将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菏泽房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保护菏泽房产行业原创内容版权,遵守互联网行业自律。

上一篇:“金九银十”开发商等不起 降价销售才显出诚意
下一篇:张文魁:美国QE3肯定出台 中国仍将保持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