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
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持续进行,9月以来房地产市场突然加速度降温,突出标志是部分城市出现价格下跌两三成的楼盘。前几个月,北京郊区的通州是“重灾区”,多个售楼处出现老业主闹事现象。近日,上海几个楼盘显著降价后,同样惹得老业主不高兴,甚至出现怒砸售楼处的极端行为。原因很简单:这些分期开发的项目,近期新推房源或正在卖的房源,价格显著下滑,这让降价之前购买的老业主感到资产大幅缩水,一般可达几十万元。
那么,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首先,企业降价是一种商业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企业拥有调整价格的自主权。当然,在特殊情况下,某些特殊商品的价格也会由政府指导,甚至管制,比如为了抑制高通胀,与民生相关的肉蛋价格即如此。面对高房价,增城、韶关、廊坊等地政府今年出台了限制期房预售价格的政策。
其次,房价下跌符合调控政策意图。2009年12月以来的这一调控,有几种官方口径:扼制房价过快上涨,稳定房价,使房价回归合理水平。综合来看,长期可以小涨,中期应保持稳定,短期应有所下跌。企业促销,项目降价,不正是政策求之不得的吗?
再次,老业主因房价下跌而闹事站不住脚。商品买卖,须有契约精神,这是受法律保护的。商品房买卖,凭的是购房合同,若开发商违反合同,业主当然可以要求赔偿或退房。若拿房价下跌说事,则法律断难支持。大家都能理解,购房花费家庭巨额资金,谁也不愿家庭的主要财产大缩水。
上一篇:中证证券研究中心:楼市去泡沫化刚刚开始
下一篇:楼市走向由政策主导转向供需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