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
刚刚出炉的70城市房价数据加重房价反弹的担忧,也表明楼市调控正处于关键关口。未来房地产调控要坚持,但必须戳到真正“痛处”,斩断土地财政这一楼市泡沫的最大推手,目前土地市场调控比房价预期引导更重要。
在楼市调控经历近18个月后,部分地区取消“限价令”、松绑限购等消息频频传出,虽然地方主管部门最终出面辟谣,但仍有不少人相信,随着地方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降低,这样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
尽管本轮调控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地方财政对土地收入过于依赖的现实并未改变,这是威胁房地产调控成果的最大隐患。在上半年经济下滑、财政收入锐减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松绑楼市的冲动日益强烈,“试盘”渐成常态,并有吹起新的市场泡沫之势。
土地收入对于地方财政的重要性有多大?有民间机构发布的一份统计显示,2011年,土地收入占地方全部财政收入的平均比例在三成以上,个别热点城市的这一比例甚至高于50%。与税收收入相比,土地收入更加“唾手可得”,且不必与中央“分税”,因此自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土地很快成为地方政府的“宝贵资源”。这种现状不仅带动了土地交易的旺盛,促进了土地供应,同时也造成地方经济发展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除土地收入外,房地产开发和交易环节的税费收入,以及房地产业带动的数十个上下游行业的相关收入,都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源。
随着调控政策持续发酵,这种财源开始受到影响。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土地成交价款3441亿元,下降13.3%;商品房销售面积399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在一些城市,政府部门已经提前向房地产开发商征收了3年以后的税费;还有部分城市,公务员的工资需要靠银行贷款才能发放。这些正是地方政府频繁“试盘”的动力根源。政策松绑带来良好的市场预期,促进房屋成交回暖,进而带动土地交易升温。值得注意的是,在个别城市,土地招标出让近期已开始让位于“价高者得”的拍卖出让,导致土地价格回升。还有的地区大量推出新地[最新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块,久违的“地王”重新在一线城市出现。经过近一年半的楼市调控,土地财政的“魅影”悄然回归。
因此,为斩断土地财政的推手,首先要从土地市场入手。在现阶段,有必要重申招标出让的重要性,使之重新成为土地交易方式的主体。对于拍卖出让的土地,可借鉴北京的做法,为其设置上限价格,采取“限地价、竞房价”、“限地价、竞保障房面积”等方式进行出让,避免出现地价泡沫。
其次,需保证保障房的用地供应,并加大对普通商品房的土地供给,使土地供应率先惠及刚性需求群体。同时,要将土地财政收入真正纳入财政预算,采取“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避免土地款的挪用和滥用。
最后,加快房产税试点步伐,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房屋保有环节的税收将给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税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
斩断土地财政的推手,更需要地方政府拿出勇气,通过对小微企业、第三产业、当地优势产业的扶持,为地方发展培育新的、稳定的经济增长点,在“阵痛”中完成转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摆脱经济增长对房地产市场的过度依赖,应是本轮楼市调控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