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
日前,著名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在广东省科协科普论坛作报告时表示,我国生态环境的问题堪忧,填海造地、挖沙和炸岛等人为活动已导致我国海岸海域806个小岛消失,海岸线缩短近2000公里,滨海湿地损失近半。
近年来,一些地方借国家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之名,明确提出“向海洋要土地”,兴起新一轮围填海热潮。据统计,2007年至2009年,仅国家海洋局查实的各地违规填海面积就高达140平方公里。目前围填海每年新增的建设用地约占沿海省区市每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的13%-15%。这些新增土地除发展临海工业外,很大一部分被用于房地产开发。当前“填海造地”过度开发,不仅加剧了房价调控难度,也潜伏着永久破坏生态、增加防灾压力、危及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深层矛盾,必须引起重视。
填海造地作为一种彻底改变海域属性的活动,若论证不充分、管理不严格,将会带来诸多弊端。比如:导致局部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的退化,对近岸海域渔业资源造成严重影响;破坏自然岸线,加剧海洋环境污染;改变原有的水文动力环境,破坏原有的泥沙冲淤动态平衡,导致海岸侵蚀加剧或者海岸的不稳定、港口和航道的淤积等。特别是由于海景房吸引大量居民集聚在海岸线上,一旦发生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后果十分严重。深圳就曾经出现过填海区大规模下沉、地裂、水质恶化等事故,甚至出现了“楼陷陷”。
“填海造地热”的背后是利益驱动。围填海成本一般为每亩15万元至20万元,但地方政府转手拍卖给开发商,每亩地价动辄数百万、上千万元,为地方政府带来丰厚的土地收益。开发商则以“海景房”为卖点,每平方米几万元卖给购房户。受暴利驱动,当前部分沿海城市出现一股“填海建房热”。以辽宁为例,按照国家海洋局围填海总量控制规划,2011年辽宁省围海造地的面积仅为30平方公里左右,但该省沿海6市规划填海造地1000平方公里,是规划面积的30多倍。
要遏制盲目“填海造地”歪风,首先,要完善海域管理执法手段。现在很多违规项目被查处后,基本不可能还原于海,一般只能罚款了事。而相对于海景房暴利,罚款数额微不足道,根本起不到惩处作用。其次,要完善海域使用审批。从某种程度上说,审批不严是“填海造房风”盛行的重要原因。如何进一步加强海域使用审批,是海洋管理部门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最后,还要加强社会监督。海域的使用和审批应当向社会和公众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在必要时还要举行听证会,充分尊重社会和公众的意见。
上一篇:周天勇:房地产市场的暴利时期已经过去
下一篇:叶檀:国务院督查楼市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