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中央要求企业安心实体经济 别再去祸害楼市

作者:菏泽房产网   时间:2011-12-27 00:00:00   来源:北青网    点击: 2732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一段时间来,围绕发展实体经济的分析与讨论,不断见诸各大媒体。

    本报12月21日的社论指出,要从“炒”经济到夯牢实体根基,要多管齐下引导资金回归实业。今天,我们想再次探讨如何为实体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

    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之下,强调发展实体经济,避免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间的脱节,富有现实意义。

    事实上,自从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并蔓延全球以来,关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就一直被讨论。很遗憾,美国“高杠杆率”的虚拟经济导致的问题,大家看得很清楚,但国内部分资金越来越趋于投机,大有“掏空”实业基础的危险,却缺少足够的认识。近年来,不少大型企业把投资重点转移到房地产业、银行理财与信托投资上来,实体经济的“去实业化”现象愈加明显,阻止实体经济的弱化,已成当务之急。

    过去的经验与教训一再表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炒作资产不仅会影响实体经济发展、扩大社会贫富差距,而且会增加经济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不谈别的,前些年中炒作成风的楼市,已经给人以深刻的警醒。商品住房的消费属性,湮没于疯狂的投机氛围中,这给楼市造成的伤害是相当严重的。同时,高额的炒作“利润”吸引了大量实业资金的抽逃,也打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在今天的形势下,确实需要辨明谁为基础的问题,确实需要强调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不能脱节。

    其实,许多发达国家在经历了上一轮的经济、金融危机之后,也作了深刻的反思。诸如“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成为许多国家调整经济发展模式、重建竞争优势的战略方针,便可看出其战略性的调整。及时的调整,也是对经济规律的尊重,是对此前过度依赖虚拟经济的纠正。这些国家的教训和改变,当然同样值得我们去汲取、去反思。

    某种意义上,认识到夯实实体经济这一基础的意义不难,难的是在现实条件下,如何真正做强实体经济,以求实现“稳中求进”的目标;难的是如何准确理解做强实体经济的内涵,继而在遵循市场逻辑的前提下,实施合适的政策。

    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基础,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也要有好的环境。一方面,人才和资金要更倾向实体经济,政策措施要更加有助于发展实体经济,收入分配要更多向劳动倾斜;另一方面,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的,要“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另外,也要改善个别领域一段时期以来非理性暴涨、轻易获取暴利的状况,遏制投机炒作。

    我们一向认为,推动发展实体经济,很关键一点,就是要打开实体经济盈利空间,要让市场嗅到实体经济中的好处。这主要通过破除垄断等改革来保护实体产业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企业家精神,并通过行政体制领域到位的改革,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松绑,再辅之以财税政策的支持,以及推动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同时,要为实体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一个真正讲法治的“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也要营造一个好的舆论环境,引导企业主正确认识财富的意义。多一个圆滑的投机者,便少一个勤恳的实业家。没有法治的保障,经济(包括实体经济)的发展便举步维艰;缺少推崇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社会上便容易弥漫投机心理,企业家就很难安心去发展实体经济。

    当然,推动发展实体经济,也要和调结构结合起来,和大力创新结合起来。不能一说实体经济,就联想到产业链的低端。中央定调“稳中求进”,也是在指出,调结构、转方式的方向是坚定的。发展实体经济,需要和“进”字紧密联系起来,在国家鼓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多下工夫,对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以提升竞争力,保持实体经济的长久活力。




郑重声明:
  • 1、本站在此郑重声明,欢迎媒体、同行转载本网站信息,转载时请必须注明文章出处:菏泽房产网(菏房网),如今后若发现采用本站引用的文章而不注明出处者,本站将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菏泽房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保护菏泽房产行业原创内容版权,遵守互联网行业自律。

上一篇:试点城市收效未达预期 房产税改革也要"稳中求进"
下一篇:<婚姻法>新司法解释效应显现 女性买房需求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