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
如果农民工的权利和幸福得不到保证,那再快的城镇化也只是数字上的繁荣。提高城镇化质量,迫切需要摒弃对农民工“经济性接纳,社会性排斥”的功利主义态度
近日,一张农民工照片在微博上广为转载。照片上,这位农民工实在太累了,躺在工地脚手架上的网兜里,甜甜地睡去。
很多网友评论:农民工不容易,他们在城市中拼命劳作,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没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
农民工真的不容易。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3%,但目前的城镇化是“夹生”的,是低质量的: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33%,大量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居住,但他们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低,融入城市难,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全覆盖。
提高城镇化质量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完善顶层设计,逐步打破城乡二元制度藩篱;需要不断健全公共服务制度,稳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但还有一项工作,同样很重要,那就是摒弃对农民工“经济性接纳,社会性排斥”的功利主义“二元态度”。
这种“二元态度”目前还挺有市场。前阵子去东部沿海采访用工荒,市领导介绍说,企业需要大量农民工,但向农民工提供均等公共服务,政府压力很大。这种矛盾的心态,就是一种典型的“二元态度”。
最近跟一位中部劳务输出大县的地方领导聊起城镇化。他介绍,这些年通过宅基地整理与村庄整治,为城镇发展和工业建设争取了不少用地指标,农民集中住进了城镇社区楼房。当笔者问起,农民到城镇居住后,就业、上学、看病等压力会不会很大?他连连点头,说当地正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尽量把他们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要地不要人,这位地方领导对待城镇化也是典型的“二元态度”。
一些城里人对待农民工也是“二元态度”。他们在乐享农民工提供的种种便利舒适的同时,公交车上辱骂甚至驱赶农民工,餐厅张贴“禁止农民工在此用餐”的告示……类似的一幕幕,不时在一些城市上演。
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惯出并滋长了这种对待农民工的“二元态度”。一些人认为,当年农村对城市的牺牲和支持,是理所当然的。如今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后,他们的反哺意识没有及时跟上。对于农民工市民化工作,一些地方领导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一些市民也不够包容。
眼下,城镇化的车轮滚滚向前。大家都应明白,这些年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的汗水,每个市民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农民工的付出。在城镇化过程中,如果农民工的权利和幸福得不到尊重和保证,那再快的城镇化也只是数字上的繁荣。
提高城镇化质量,需要让“城市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成为一种共识,我们应当尊重、支持农民工融入城市,让更多的农民工真正享受到市民待遇。只有这样,城市才能让大家的生活都更美好。提高城镇化质量,首先从改变我们对待农民工的“二元态度”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