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
本届政府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传出一个足以令两亿多人振奋的消息。
“2013年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要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的这一要求,对全国两亿多名外来务工人员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这说明住房保障部门现在开始‘盯上’打工群体了。”曾参与起草住房保障法的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洪亮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之前,有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尝试各种向外来务工人员倾斜的住房保障政策,但面向全国范围这样提,还是第一次。
作为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住房保障一向是从中央到地方首抓的民生要务之一。十八大报告中,也将“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列入国家发展的新任务。
|
实际上,经过多年的探索,住房保障已形成了一张“初具规模”的网络。“但这个网络主要还只是针对在城市生活的而且有城市户口的群体。”王洪亮说,从经济适用房到廉租房再到公租房、两限房,这些不断翻新的“名堂”,保障对象只是不同阶层的“城市人”,至于农村住房保障问题、在城市生活的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问题一直处于无解状态。
一些地方这两年已经开始探索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尤其是十八大后,一些地方出台的新政中,这部分内容逐渐被纳入民生工程范围。
力度最大的当属四川在几天前出台的政策。在四川省《2013年全省住房保障工作要点》中,“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成为接下来明确的工作重点之一。四川的具体做法是:将20%的公租房向农民工等外来务工人员供应,还将专门研究将农民工扩展进公积金缴存范围等支持政策。
“让外来务工人员得以享受公租房保障,这是多地解决这个群体住房问题,当前普遍的办法。”王洪亮分析说,但这样的政策显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公租房毕竟不是廉租房,成本高、租金也相对较高,收入高的外来务工人员能承受,收入低的还是住不起。”
一年来,就不断有媒体报道,郑州、上海、武汉、昆明等大城市公租房遇冷,甚至陷入“退房潮”,其中多数的原因在于:租金并不便宜、位置偏远。
“但这个信号是好的。”王洪亮说,国务院此次的态度至少表明,现在住房保障工作的视线已经开始关注外来务工人员这个新的急需保障的庞大群体,“住房保障工作一直坚持的原则就是全面覆盖、逐步推进、因地制宜,现在外来务工人员就是推进的方向,这符合国家住房保障整体战略”。
当然,住房保障体系的全面建成任重道远。“逐步推进,现在先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问题,以后农村的问题还要解决,农民虽然有宅基地,住房面积大,但存在住房质量差等问题,以后再推进的话,这些问题也需要解决。”王洪亮说。
虽然举步维艰,但政府的努力有目共睹。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的任务”,也让王洪亮看到了政府继续大规模解决住房保障问题的决心,“这些房子应该大部分是用租赁方式而非出售进行保障”。
王洪亮认为,今后,“租赁保障”将成为各地住房保障的首要方式。
不久前,深圳就宣布,经济适用房将退出深圳的历史舞台,向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出售1811套经济适用房后,深圳将探索建立以租为主、租售补相结合,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新体系。
“以租为主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公平分配。”王洪亮说,如果全改成租赁的,寻租空间小了,寻租的动力、获取利益的动力就没有了,分配不公肯定会越来越少见。
但长期大规模地建设以租为主的保障房,在王洪亮看来,还不是治本之策。“保障房规模大,地方财政、土地都面临巨大压力,毕竟,这挤占了商品房的空间,而且价格高了,老百姓住不起,价格低了,运营成本太大。”王洪亮认为,真正要长远解决住房保障问题,还是应该进行货币补贴。
“货币补贴应该成为常态,这样才能避免掏空有限的土地资源。”王洪亮举例说,如果一个人每个月工资3000元,租房子需要1500元,压力很大,政府可以补贴500元,“不管是对‘城市人’还是对外来务工人员,货币补贴都是长久之计,毕竟,这样政府负担小,保障面也宽,也能长久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