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
调控之下,如今的商品住宅市场,谁开发,谁受伤。
所以最近,上海一些开发商,已经自嘲为“开发伤”了。前年,一家公司“尾牙”包下三亚一五星级酒店,员工可带家属。去年,“尾牙”只能是集体“农家乐”,不带家属。今年?有没有“尾牙”还不知道。
还有一家房地产公司,iPad1出来时,销售员每人一台。iPad2出来时,出了个“优惠措施”,每人补贴2000元。最新款iPad出来后,据说公司高层开会讨论,最终表态“苹果公司换代太快,暂时不换了”。
|
开发商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残酷。2009年以后,凡在土地市场“冲动消费”的开发商,资金链都很紧张。手头没钱,就有两种对策。一是全线收缩,苦等。二是加速造楼,希望快速销售回笼资金。
这两种对策,如今看来都有缺陷。全线收缩的,还没等到黎明。全国“两会”温总理的新闻发布会,给了许多开发商兜头一盆冷水。加速造楼的,往往一头陷入销售困局,卖不掉,资金压力反而更大。最近一年,许多开发商们也改变了很多。夜总会成了“夜里老总开会”的地方,护照和通行证上,也少了很多戳印。最近遇到一个小开发商,他愁眉苦脸:“一周开20多个会,房子平均只能卖一套,比中国足球队效率还低。”
为什么不降价呢?绝大多数开发商,不愿尝试这个方式,因为降价可能导致前期业主抗议,疲于应付。更重要的是,市场未确定底部,心里也没底:降多少算到位了呢?往前看,2005年和2008年,不降价的开发商笑到了最后。这一次,历史是有惊人的相似,还是绝不会简单重复?
当然,也有潇洒者。一些开发商,确实有野兽般的嗅觉,善于在“石头山”上生存。前天遇到一大腕,响应号召,参与上海保障房的建设。虽然利润极微,做一年等于以前做10天。但换来的是资金盘活,心平气和。楼市调控的环境下,不亏就是赚,心态最重要。当他兴致勃勃地阐述“公租房”和“廉租房”之间的区别时,你不得不承认,开发商不受伤,还是要靠自己。
上一篇:买房计划泡汤 一万元定金难索回
下一篇:最高法:房屋征收补偿不公平禁止强拆